工控备件-小白
首页> 工控备件-小白> 836598 进口模块
836598 进口模块 836598
  • 836598 进口模块 836598
  • 836598 进口模块 836598
  • 836598 进口模块 836598
  • 836598 进口模块 836598
  • 836598 进口模块 836598

836598 进口模块

产品价格:
¥ 价格面议
立即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在线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QQ咨询
线:
15340667322
联系我时请告诉我是在易卖工控网看到的,谢谢!
牌:
PLC-DCS系列
号:
836598
色:
全新 | 保修180天
货:
现货 1天内发货
量:
(库存5000件)
诚信认证:
温馨提醒:点击联系方式和卖家进行沟通
在线咨询|QQ咨询|热线拨打!
商家信息
4
主营类目:
PLC
所 在  地:
山西 太原市 杏花岭区
企业类型:
经销商
企业规模:
100-200人
注册资金:
500万

易卖工控网(www.ymgk.com)提供”836598 进口模块”,产品详情:品牌/厂家:PLC-DCS系列、型号:836598、成色:全新、货期:现货 1天内发货、保修:180天,更多产品详情就上易卖工控网。

 当然如果你的控制对象量很多,而且对于可靠性要求不高,那么单片机一定是你好的选择,比方说刚才说的空调、电视之类,这些产品的年产量都超过千万台,用单片机开发完全可以做到低的成本,并且家用电器对于可靠性要求也不高,按两下按键不动,大不了再重新按一下,而在工控场合这是绝不允许的,比方说锅炉该动不动就有可能造成很大的事故。

 

IPC(工控机)和PLC的选择

 

  比方说球磨机的自动控制系统,用加速度传感器采集球磨机的轴振,再通过傅利叶变换取出球磨机内存煤量的特征频率,用来控制球磨机的供煤速度。在球磨机的控制环境中需要用到像傅利叶变换之类的复杂算法,如果用PLC实现会比较困难,所以好采用IPC,并用CC++开发对应的控制算法,如果需要更为可靠的控制,我们可以将IPC的结果再交给PLC来控制。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很多分析报靠认为到2000年以后,PC_BASE(基于PC技术开发)的产品将替代掉大部分PLC,但实际证明他们错了,PLC不光没消失,它还吸收了单片机和PC的很多新技术,越来越有生命力了。现在的产品中的大多数PLC都使用了单片机、IPC和各种专用处理器来实现,应该说PLC是单片机、PC技术的受益者,特别是现代的PLCPC的分界已越来越小,很多PLC也可以演算一些很复杂的算法,包括傅利叶变换、相似度比较等。

 

PC_BASE技术在前几年之所以很流行,一方面是因为商用PC在软硬件技术上的积累使其开发成本降低,可供选择的硬件和软件很多,特别DOSC语言的推广,使大家感到使用PC有更好的可控感。

 

  但随着WIN NT系统的开始,用PC开发控制器的难度越来越高,而可靠性却越来越低,高速的系统使功耗增加,学电子的朋友可能知道,半导体的损坏中常见的一项是过热损坏,一般硅半导体的结温多可以承受120度,IPC功耗的增加使其对应用环境的要求也同步升高;另外IPC芯片封装的密度,特别是BGA等高密度封装使其无法在工业的高尘高污的环境中使用。

 

  同时WIN CE或者NT平台下的实时控制也让大家如隔靴搔痒般,不再有当初的那种一切在掌握中的感觉。特别是现在微软的VASTA出来后,对于广大的IPC厂商来说更是一个噩梦,这意味着很多、内存、接口芯片甚至包括软件又要停产换代了,这种频繁的更新换代完全无法适应工控的要求。微软和INTEL现在越来越不把向下兼容当作重点,每一次升级都意味着一次重新开发和投资。

 

  选择PLC的基准:

 

  数量——对于装备制造厂商而言,单一装备(同样的硬件配置和程序)月生产量500台以下就可以考虑使用PLC,如果超过了这个数量就可以考虑使用专用PLC或者单片机开发的专用控制器。

 

  品牌——各成熟厂商PLC的功能差别不大,品牌的选择更多的是考虑服务和宣传,这需要装备制造厂商根据自己的定位来选择,但品牌在PLC的价值中占有较大有份额,同样点数,同样功能的PLC,不同品牌的价格会有数倍至十倍的差别。

 

  功能——功能的选择不是越多越好,许多功能大多数用户都用不上,但是有一些功能又是PLC的可选功能,比方说实时时钟、电池、RS485、扩展接口等,一般基本功能的PLC价格会很低,但如果选择增加功能价格就会高很多。

 

  可靠性——PLC产品的可靠性与设计、器件、制造工艺相关系,同时也与用户的使用环境和习惯有关系,德维森的V80系列在军品上有相当多的应用,所以在可靠性方面完全是没有问题的。

 

  价格——价格的高低对于量比较大的装备厂来说是选取的关键点,但价格从来都不是PLC的考虑点。

 

  习惯——因为各家PLC的编程习惯均有不同,我们发现很多装备厂商工程师在学生时代学的教程就是三菱的,所以习惯上更偏向于日系品牌,但日系编程习惯并不是好的,认真学习PLC厂商提供的手册是加快了解和学习一种新PLC的关键。

 

  七十年代开始从传统使用仪表和继电器组对应的两个不同应用领域(过程和顺序控制领域)派生出来DCSPLC两类产品。这两类产品在初期确有相当多的不同,DCS对于模拟量回路控制这一块更为重视,而PLC对于离散的逻辑控制更为拿手。当时的DCS使用通用,采用解释方式处理程序,而PLC依靠类拟于AMD2910的位块处理器处理逻辑,相对而言在系统结构上,DCS更偏向PC,而PLC更像传统的硬件继电器组(位处理器)。

 

PLCDCS在经过数十年的并行发展后,突然大家发现DCSPLC的概念含糊不清了,因为PLC也在体系中加入了通用型的,也大量的使用的DCS或者PC的各种软硬件技术,特别软逻辑PLC在指令处理原理方面与DCS并无二样,只是上位机软件的用户指令不同而已。当然DCS也不是原地不动,DCS在网络通信方面、多DPU协同工作方面、冗余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并广泛的采用了基于X86PC_BASE体系架构,充分利用了PC的技术成果。

 

  现代的DCSPLC的差别是相当小的,从具体的技术区分而言,DCS有基于令牌网络的分布式实时数据库,可以通过全量通信来保证每个DPU内的数据映象都是一致的,而PLC更多的关注单机工作,就算是联网,也假定两台PLC之间只需要少量的数据交换,所以采用的主从结构的请求应答方式通信。全量和增量通信并不能说明那一种更为或者更好,只能说应用的领域不同,对于实时性要求高的环境增量通信是一种很适合的工作模式,而对于低速的大型控制系统,全量通信却可以很好的保证可靠性和稳定性,可以确保每一个DPU使用的数据都是同基于同一时间切片的,这也就是DCS采用定时扫描的原因之一。

 

  在过去数十年的发展进程中PLCDCS都受到PC技术发展的深远影响,特别是DCS,目前的DCS大多采用PC_BASE结构,对PC技术的吸收也相当彻底,而PLC也在80年代未至90年代的软PLC开发浪潮中大力吸收了DCSPC的技术,特别是在IEC61131-3标准制定出来后,产生了一系列的以开发软PLC软件的公司,这些公司以欧洲公司居多,这与欧洲公司的开放软件组织成熟有一定关系。同时IEC61131-3有很强的排它性和技术壁垒特性,对于日式PLC的编程方式基本是排斥的,所以相当多的欧洲企业有兴趣进军这个行业,这方面以KW、一方梯队、ISAGRAF3S等尤为突出,这些公司对于工控软件化和标准化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目前的各大工控公司在开发新的软件时都会对这几家公司的产品进行深入的研究。

 

  初的软PLC开发大多以PC_BASE为硬件平台,后来一方面PC_BASE限入了低谷,成本和可靠性都很难提升,才慢慢的加入ARM51AVR等的支持,并一直强调开发的模块化结构,使移植变得更为容易。

 

  目前,PLC通常按点数和价格分成了大中小微几种不同的档次,同时按内部实现技术分成了硬PLC、软编译型PLC、软解释型PLC三种,按结构分成了背板式、模块式、分布式几种。其中大中型PLC更是在功能上加入了DCSPC的许多功能,使其可以向上吞并一些DCS的市场,如现在很多自备电厂和化工行业都不再使用DCS而改用PLC去完成。另一方面需要引起注意的是现在PLC发展出了许多专用的PLC,包括数控专用、车用、设备专用、安全的、楼宇的等。

 

  同时DCS也向下发展了许多有个性的产品,使其可以代替一部分PLC的产品,如淅大中控、淅大中自的某系列产品就做得比较小,只有几个回路,带显示屏,可以满足一些行业的单回路控制需要。
  从目前来看,PLCDCS必定将相互交融,在十年后我们一定不会再为控制器选DCS还是PLC而苦恼,因为它们其实是一样的,现在大多数厂商都已认识到了这一点(大多数主流厂商新系统中都将这两者合二为一了),只是大多数用户因为厂商的宣传没到位而没有改变习惯。

 

1.2、现场总线和FCS

 

  在软PLC出现后不久后,一场全新的技术浪潮狠狠的撞了一下工控行业的腰,这就是现场总线。同时基于现场总线派生出了FCS的理念(全分布式的基于现场总线的控制系统),在当初,我也是FCS的拥护者和开发者,深信在芯片能力价格越来越低的FCS才是未来的控制系统。可在实际的开发和应用过程中,我们发现全分散之后不光成本升高了,维护也变得更困难,因为所有的节点都依赖网络,而网络的可靠性就变成了一个瓶颈。这么长的网线,有任何一段出现短路或者开路都会有致命的损伤,如果采用冗余的网络和系统,则会导致成本大增。并且分散后的逻辑,会因为一个中间节点的故障导致整个系统的重大错误,当然如果用户对分布式控制理念有很深的理解当然没有太大的问题,但事实上让用户工程师理解这么复杂的拓朴结构和考虑这么复杂的现场结构是越来越强,不现实的。

 

  除非是在未来的神经元网络芯片研发方面有新的发展,可以在某一个逻辑运算节点损坏后自动由另一个逻辑节点替代,同时需要更好的基于网络的逻辑编程软件,这个软件可以对于分布式的控制器进行合理的逻辑切分,并且对任一个节点损坏后出现的状况能有合理的处理方式,或是保护或是不理。FCS发展的理想地步是只有传感器和执行器而没有单独的控制器,所有的传感器将自己的参数传给需要的执行器,各个执行器根据网络得到的参数运算并进行控制,同时将自己运算得到的中间值传给其它的执行器。因为有了中间值的问题,所以整个控制网络将变得相当复杂,每个有中间值的点都必需有合理的处理策略,理想的情况下,是当中间逻辑点出现问题后,能由任一个逻辑点进行替代,或者进行合理的保护策略。在可以预见的时间内我们将很到满足所有要求的全新的FCS出现,在通信方面也会变得更灵活和更可靠,但我们有理由相信FCS不会在五年内真正的成为主流控制系统,但FCS的理念会被传统的PLC吸收并消化。

 

  在经过若干年的研究后,目前很多工程师形成了一个暂时的共识,那就是: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选择分布还是集中,很多情况下一种整体分散局部集中的方式是适合的。比方在冶金行业,很多现场使用S7-400做为主站,用S7-300做为子站,把子站分布在现场,每个子站负责一个具体的任务或者一个工段。这样一方面当网络出现问题时,各个子站可以很好的处理自己的任务,同时每个子站到设备的距离减至了100米以内,使布线和维护变得相对简单了。

 

  现场总线的技术浪潮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情况,那就是IEC61158的制定过程,这个过程充分的反应了国际工控业各大利益集团的冲突,大家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在长达15年的时间内竟然未能达成一个真正有意义的协议,后的结果是变成了8种标准并存,后来又扩到了13种(有14种标准,但有一种退出了),标准的范围也从初的涵盖过程、楼宇、电力等退到了只包含过程控制,这次争论的结果是当时的制定委员会的负责人在标准通过的当天宣布辞职,他说:太多的标准意味着没有标准。其实我个人认为做一个统一的标准包含所有行业目前来看不太现实,各个行业的关注点也不同,像一般过程控制大家可能选PROFIBUS等,楼控可以选LONWORKS,数采和单一设备间通信可以选MODBUS等。但同一行业内实在应该制定一个统一的标准,我们很多工程师都会常常为了用V80联西门子或者AB的控制系统而伤脑筋。

 

  我个人对PROFIBUS比较有感情,因为在前几年用了两个人年做了一块PROFIBUS的主站芯片,用FPGA做的,把整个PROFIBUS-DP主站的数据链路层的状态机完整实现了。PROFIBUS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块通信协议,对于可靠性方面处理是相当完备的,完全是德国人的思维方式,相当严谨,诊断、参数化、配置、诊断、数据交换。PROFIBUS大的优点是状态机与通用处理器之间的多缓存结构,使通信的实时性、一致性和可靠性得到了充分的保护。

 

国家把PROFIBUS定为国家标准,这使我感到很搞笑,中国在FFPROFIBUS之间摇摆了很多年,花了不少钱做了很多工作,但大多是表面工夫,这些研究大多脱离实际应用,或者仅仅是纸上谈兵。为什么我对PROFIBUS定为国家标准感到可悲呢,这是因为西门子等公司已在技术源头捻住了我们的脖子,它们对于PROFIBUS主站技术的封闭使中国至今少有公司能开发主站,这是因为开发主站必然会影响西门子等技术大佬的利益。其实从纯技术角度而言,国内大多数有实力的公司都有能力跳开这些技术壁垒开发自主知识产权的PROFIBUS主从站芯片,可惜的是国家从85开始每年投大量的钱给一些研究所,

 

FF协议是一种美式的浪漫主义标准,在美国多增加二十美金的成本对于一个控制器或者传感器来说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但对于广大的第三世界国家,短时间内我们是不太可能接受这么贵的解决方案,而且技术上面也存在着很多的理想化,目前也只有H1在使用,H2已完全废弃,改用工业以太网。每当我看到FF后,总让我想起LONWORKS,我应该是国内比较早用LONWORKS开发产品的研发工程师,2000年我们对LON协议充满了好感,特别是它的人性化的设计、七层协议的完整实现、基于网络变量的组态方式。但在后来若干年中,我们有一种骑虎难下来感觉。1LON协议太慢了,一个74K网络中一秒多也不过几十帧;2、协议实现不完整,FT-10A的收发器根本就没有实现P-坚持型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协议(P—CSMA),所谓的回避就是减少每一秒钟的发送数据帧数,然后每一帧发三次,这是做了很多实验后再打电话给美国Echelon公司后得到的正式答复“FT-10A不支持LON协议的P—CSMA”3LON的芯片3150其实是一颗早期摩托罗拉的三核,这确实为通信能力的提升带来了很多好处,但仍然不是硬件解析的,所以速度相当慢;4、基于LONMARK的组态软件使用户在现场很难维护,更换任一节点后都需要重新组态和配置,并且过程相当麻烦和缓慢(可能现在的电脑速度上会快很多),这在工控现场是不可思议的;

 

  在现场总线这一节的后面我谈一谈对工业以太网的看法,在这个盲目推崇以太网和TCP/IP协议的年代,我要对工业以太网泼冷水,在未来的工业系统中以太网的必要性是无可以厚非的,但以太网不是的,它在实现与HMI、监视系统的联接方面有超人的优势,这是因为他可以很方便的提供跨区域跨平台的互操作和访问,特别是基于Webe设备是未来的一个方向,这使广大厂商都在自己的系统里面上以太网上TCP/IP。这是没有错的,这个方向是相当正确的,但是越来越多的工程师和科技工作者希望用工业以太网一网打净所有需要现场总线的场合,这就不对了。工业以太网是一种商业的办公用网络,它在好多个领域是不适合的,

 

1、对时间要求高的系统(实时性、重复性、顺序性);

 

2、对效率要求比较高的系统;

 

3、对成本要求比较高的系统;

 

4、对可靠性要求高的系统。

 

  这是因为以太网和TCP/IP协议并不适合于工业的现场层面或者实时层面的通信,其抢占式的总线结构使时间的可靠性得不到保证、多层次的封装导致效率的低下,对于的保贵机时浪费太多、开放过度导致的安全性不够等。对于IP的反思在通信行业上已得到广泛的认同,原本想在3G的时代一定会是IP的天下,但实际的情况发现,在通信中的主干环节IP仍然因为效率低下而无法满足要求(很多国际大公司都在彻底IP的理想上面吃了苦头),而不得不退回去仍使用ATM之类的精干协议。

 

  当然很多朋友会提到现在的速度日益上升而成本日益下降,网络带宽日益上升收费日益下降,对于我提出来的这些问题均可以简单解决(实际上如果您亲身开发或者使用后就觉得全不是那回事)。

 

  后面,我预言未来互联网大的用户一定是不是人,而是机器,而是开关,而是每个灯泡,当网络进入装备和家居后,一个节点的成本低于50元是可以实现的。今后赚钱的网络必然不是GOOGLE之类的,而是设备网,如果能有一个制定标准一统江湖的设备网(为用户提供人与设备的接口),那才是大的市场,现场总线加网关上互联网一定会是今后十年好的方案。

 

  多协议、多层次、网络、行业总线将是未来十年现场总线发展的方向,不要跟风,不要选择时髦的不适合你应用的网络或者总线,按应用的场合,未来我们也许真的需要8种现场总线,当然一定不是现在这13种,而是根据应用的场合不同来选择的,同时支持多种协议的网关芯片也将随着装备技术和芯片技术的发展而日益成熟。

 

PC_BASE刚出现时也是在工控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那个时代的控制器都是相当贵的,我记得当时一块西屋公司WDPF控制系统的250M硬盘卖5万块,而PC硬件的低成本对于大家来说是相当大的吸引力。当时的工程师分为两派,一派认为PC是为商用开发的,控制界只能吸收其有用的技术,而另一派认为PC技术的广泛应用,有如此之多的软件和硬件资源可供利用,对于控制器的标准化和降低成本有很大的好处。

 

  在这个过程中,国内的工控厂商包括DCSPLC和各种专用控制器都广泛的采用了PC_BASE结构来开发新产品,当时大多使用386486,其中ICOP386X_M6117D是其中好的工业级386 ,可惜我只能买到M6117C所以只好改用了MAPLE486DX4-100M

 

PC_BASE在近些年的发展之中遇到了一个很大的难题,当初大家之所以选用PC_BASE是因为开发方便,特别是DOSX86兼容年代,大家可以在一周的时间编写出一个很复杂的控制类程序,在刚有网络的时候,大家通过BBS互通有无,当时感觉有一种一切均在掌握之中的感觉。

 

  现在DOS使用者越来越少,于是很多的厂商在引导工程师走WINNT的平台,而WINNT对于底层的屏蔽使广大底层软件开发工程师感到相当郁闷,因为WINNT体系的WDM驱动程序开发需要用到DDK等复杂工具,但如果使用XTOOLS之类的简易开发工具又会让人有一种隔鞋搔痒的感觉,让PC_BASE的开放性和方便性大大的被抵消了。同时WINNT体系的低可靠性让大多数自动化工程师望而止步。

 

2.0以前的WINCE也是一个让人发狂的软件,不光可靠性差,实时性也相当差劲,让人怀疑这玩意只能用来做做显示屏,后来wince2.0出来后还好一点,但个人对WINCE还是有抵触,可能是当初吃苦头吃多了,总认为一个工控产品不适合选用WINCE做操作系统,因为WINCE的系统结构包括兼容性、开放性、图形方面的优点都是针对手持消费类产品的,如PDA之类,对于工控需要的高实时性和高可靠性实在有点不及格。这一方面linux要更差一些,因为linux是为商用电脑开发的,很多公司都在为linux进行减肥并把抢占式的调度机制强行加入linux,从而可以使linux可以用在嵌入式的环境,但WINCE有的缺点它也都有,同时还要更严重,所以也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在操作系统方面,其实像VXWORKSNECLUES之类的可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用户多是工业方面的,对系统的可控制性比较强,如果是高要求的开发者还可以买源码,这样如果操作系统内有问题就可以自己调试,我们就曾发现NECLUES操作系统的8019驱动方面有问题,主要是实时高速通信会有堵塞的问题,后来发现这一部分代码是从linux的源码中移植过来的,所以linux也有类似的问题。

 

  对于PC_BASE体系更要命的是低档X86的配套芯片都已停产,包括DRAM等,使大家想接着使用386486586都不可能了,(我一直很喜欢ICOPM6117,可惜现在DRAM真是买不到新货,全吃库存了),除非使用旧芯片。同时现在intel和微软已完全放弃了向下兼容的规则,使PC_BASE存在的意义日益减少。没有哪家工控厂商都跟上这两位大佬的更新速度,当你的产品准备面市时,你会发现你使用的所有器件均已停产,你只能上二手市场去买拆机件。

 

  在PC_BASE发展过程中大多数厂商都遇到了PC_BASE单体成本高、需要用户有较强的开发能力的问题,使PC_BASE的量很难做大,对厂商的技术支持的能力和要求很高。为此很多工控机的厂商都找到了像KWinfoteamISAGRAF3S这样的软逻辑开发商,利用工控机或者PC104+IO板卡来组成一个控制平台,这种控制平台大的优点在于可以支持现有PC的各种资源,使监、控可以做在一体,缺点主要是从小型PLC来说,成本太高,从中大型PLC来说点数又太少,同时抗干扰和抗振动方面存在许多架构性问题。

 

在前些年我们花了很多的时间试用过多种不同类型的中想选一款理想的处理器而不可得,那个时侯民品方面的工程师都将目光转向ARM,因为大多数情况下在WINCElinux上开发X86的软硬件和在ARM上开发类似的程序难度差别不大,而且ARM的成本比X86要低很多。我们试用了几种ARM后(当时ADI公司的工业级ARM还没出来)感觉ARM用在工业上面不大理想,大把显示、音频、VGA、以太网MAC之类的功能都在工控常规平台内用不上,而且ARM的抗电磁兼容方面也是一个头痛的问题,对于一般要求的2000V快速脉冲还可以满足,但再向上走就很难做到。目前来说选择可能会简单很多,相当多的工业用ARMcoolfireAVRM16使开发者有更多的选择,其中做为控制来说,M16真是一个很合适的处理器,可惜是产的。

1.4PLCDCSPC的交叉点:

 

  在现有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因为IC技术、通信技术、软件技术的高速发展。PLCDCSIPC在近几年出现了相当多的交叉和重复,基本上变成了PLC看起来更像DCS,而IPC改头换面之后与大多数的软PLC并无二样,也采用模块化结构,也使用IEC61131-3的五种语言,在使用上面比大多数的PLC更加容易更加偏软件。

 

  这些年经常见到一些朋友问到底DCSPLC的区别是什么,IPC+软逻辑之后是不是PLC

 

  这个问题真是一个很模糊的问题,因为差别实在是太小了。我曾经研发了五年的DCS又研发了四年的PLC,其中更多次使用IPC+软逻辑开发过PLC产品,所以从我们做研发的定义来分辨这几种产品吧。

DCS原来设计主要是为顺序控制开发的,大多数执行是定时扫描方式,循环的速度要求不高,多数在50ms~1秒以上可以设,但DCS应用的场合主要是电厂的主控、化工、造纸等,这些场合是一些比较复杂的模型,需要较强的模拟量运算能力,同时大多数DCS都针对不同的行业开发不同的功能块,使用户在使用时不需要自己用PID之类的算法做控制,而是抽象到了模型或者回路这一层。

 

  另外DCS的用途点数通常比较多,很多大系统加上中间点可以达到20万点以上,硬IO点数也在数万点之多,如果用一台控制器当然是很困难的,所以大多数DCS在基于网络的多DPU协同工作方面有很强的能力。

 

  超强的冗余功能,冗余与热备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技术,很多厂商完全混淆这两种概念误导客户,大多数冗余的故障切换时间都在uS级,这是严格的无缝切换,而热备则带有很多的软件特征,切换慢一点的如某公司的400系列某型大型PLC,需要数分钟之久。同时冗余也还有双通过双口RAM和通过串行通信等数种不同的实现方式,这里面带有着相当大的成本和性能不同,用户在选取时需要认真调研。

 

  每一个DPU内均有一块实时数据库,实时数据库按站数和内外分成多块,每个站都用广播方式将自己的变量全量发送出去,同时每个站都会接收和更新其它站广播过来的全局变量,这样使每个站都可以实时的得到其它站的数据,从而使DCS可以很好的控制一个大系统。

 

DCS的控制器和HMI(人机界面)通常是合二为一的,这也比较适合大型过程控制的监控室,这使DCS更显示出浓厚的PC根源。

 

DCS的控制网络通常都是封闭的,通过一个历史数据库或者网关与外网交互,同时DCS对于工程师站、操作员站的定义比PLC工程体系要更为清晰和明显。

 

PLC

 

  小型微型PLC倒没什么冲突,因为结构和低成本的原因与其它两类产品完全不同。但中大型PLC因为大量使用PC_BASE技术使其与DCSIPC+软逻辑基本上没有差别,只是因为这些厂商大多之前就是PLC厂商而且客户群都是PLC的客户,所以他的产品就叫PLC

 

IPC+软逻辑:

 

  在十几年前美欧的几个专家在这个问题有过一段很长时间的争论,围绕了一个问题是IPC+软逻辑如何实现才是合理的,因为当时主要有几种声音,一种是完全反对IPC在控制中的使用,因为显而易见的可靠性问题,包括操作系统的兼容性与可靠性如何并重。另一种是完全支持IPC在工控中的应用,并认为要使用标准的PC软硬件,这样才可以使兼容性和开放性的优点充分体现。后一种是一种折中的方案,把PLC插入IPC内,做为IPC的一个板卡。在实现上面也有这么几种方案:

 

  方案一:标准操作系统,包括WINNT(含XP2000NT等)、linuxDOS,加软逻辑软件

 

  方案二:标准操作系统加PLC卡,这样当电脑死机时控制不会受影响,重启电脑并不影响PLC,同时PLCPC之间通过共享内存或者双口RAM进行数据交互。使其可以有PC的开放性和各种资源同时可以保证控制部分的可靠性。

 

  方案三:重新设计的硬件系统如模块化结构再加上软逻辑软件,使其硬可靠性与PLC完全相同,只是使用了X86的和芯片组而已。

 

  方案一,在一些特殊的应用场合有一部分市场,主要是在运控、图像、显示方面有其很大的优点;方案二是一个很保守的做法,但成本方面比较高;方案三其实已经是一个PLC 1.5、数控系统

 

  数控系统的实现目前也有好几种方案:

 

  方案一:通用PLC带数控功能

 

  这对于需要逻辑控制又需要相对简单的位置控制的用户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无论是成本和开发难易度都有很多优势,不过通用型的PLC大多没有插补指令(部分产品有),并且不支持G代码,无法与CAD软件进行无缝联接。

 

  方案二:专用的数控系统

 

  这种系统有很多使用PLC的平台加DSPFPGA实现,的这种系统可以与CAD软件无缝联接,从CAD导出来的G代码在经过编辑或者不需要编辑下载到控制器内就可以做出各种对应的动作出来。该种系统对于多轴联动、插补、G代码均有很强的支撑能力,同时一般带有显示,可以在运行时同步在显示屏上显示运动的轨迹。

 

  方案三:IPC+数控板卡

 

  这是国内数控厂商的主要形态,有灵活性高的优点,但很多系统不支持标准的G代码,而是要用户使用CC++语言或者VC去编写对应的控制程序,由板卡厂商提供函数库。当然目前大多数情况下是由数控厂商代用户完成这一部分的编程。

 

  这种开发方式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厂商的开发成本低,灵活度高,但是需要数控厂商提供相当多的技术支持,如果客户数量多则厂家很难有足够的支持能力,所以这类厂商大多都希望能开发方案二的数控平台。

 

  楼宇控制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玩的行业,价格奇高,但功能却不并复杂,所以现在有很多工程商在使用小点数的PLC组网代替DDC,但在易开发方面相对要差一些(主要是监控软件),主要是楼宇本身是高利润行业,大家对一个点近千元的价格并不感到无法承受,只有当楼市价格下降竞争大了才会有可能重视成本方面。

 

  个人认为未来楼控很难作为一个单独的控制器种类存在,而会被其它产品给吞并,例于PLC

 

  数采行业因为受到了GPRSGSM等业务的影响,正出现一次比较大的变革,特别是在远距离方面,传统的MODEMRTU方式正受到很大的冲击,在我们经手的很多环境监控、管道监控、路灯节能、水文监控方面很少有客户能经受GPRS DTU的诱惑。DTU的基于网络和透明通信方式深受大家的喜爱,只是目前DTU的价格相对而言还是比较高,如果能掉到GSM MODEM的价格就比较合适了。除此之外移动对于数据业务的支持还是不够,早期还可以用神州行卡,现在已全部关闭了,只能用全球通,而全球通每月50元的月租实在让人很恼火,一个城市的路灯节能控制器如果全部上GPRS,假设有1000个点,那么每个月就需要5万元的开支,还不包括流量的收费,对于公共事业这还算好,对于工厂或者电梯的监控就很难受了。

 

  无论如何GPRS DTU是一个方向,单节点月费用不超过二十元,单节点价格低于400元时将是其大行其市的日子。

 

2、未来的控制系统

 

  前面讲了这么多历史,下面看看我心目中的未来控制器。

 

  经过FCS和现场总线的浪潮后,各大公司好像都累了,这几年大家都在底头为下一代的控制器做各种研发和准备(包括理论和实践),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与东芝、AB、思博等公司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合作和交流同时也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

 

我认为将来的控制器将会分为以下三类:

  类:

 

  单芯片控制器:

 

  单点价格在10元左右,支持可编程,可以带现场总线或者网络。只需要加上很少的外部电路就可以实现一个可编程控制器的功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将会改变未来的硬件研发方式,大多数的研发工程师将不用C语言开发产品,而会使用图形化的软件开发,工程师与底层的联系越来越远,软件的模块化、图形化、表格化将是一种趋势。

 

  德维森的V60系列可编程智能继电器产品无疑是这种方案的一个实行者,不需要太多复杂功能,成本要相当低,联网功能可选,这样少点数的PLC将是一种比较现实的产品。

 

  这一部分的产品目前已经有很多国内外的厂商在做这一方面的研发工作,大的一个问题在于取舍,那一部分功能是不需要的,那一部分成本是可以减下来的,是否能很清晰的定义和标准化这类产品,使其变成一个和低压电器类似的常规电器,并可以结合FCS的思想把这类产品做到未来的智能家居中去,这样一方面量可以足够支撑成本的下降,也可以加速这种小控制器的标准化。


836598 进口模块 836598836598 进口模块 836598836598 进口模块 836598836598 进口模块 836598836598 进口模块 836598

STBEPI2145
STBNCO1010
STBNCO2212
STBNDN1010
STBNDN2212
STBNDP1010
STBNDP2212
STBNFP2212
STBNIB1010
STBNIB2212
STBNIP2212
STBNMP2212
STBPDT2100
STBPDT2105
STBPDT3100
STBPDT3105
STBSPU1000
STBSPU1003
STBSPU1010
STBSPU1011
STBSPU1130
STBSUS8800
STBXBA1000
STBXBA2000
STBXBA2100
STBXBA2200
STBXBA2300
STBXBA2400
STBXBA3000
STBXBE1000
STBXBE1100
STBXBE1200
STBXBE1300
STBXBE2100
STBXCA1001
STBXCA1002
STBXCA1003
STBXCA1004
STBXCA1006
STBXCA3002
STBXCA3003
STBXCA4002
STBXMP1100
STBXMP4440
STBXMP5600
STBXMP6700
STBXMP7700
STBXMP7800
STBXMP7810
STBXSM4800
STBXSM5800
STBXSP3000
STBXSP3010
STBXSP3020
STBXTS1100
STBXTS1110
STBXTS1111
STBXTS1120
STBXTS1130
STBXTS1180
STBXTS2100
STBXTS2110
STBXTS2111
STBXTS2120
STBXTS2130
STBXTS2150
STBXTS2180
STBXTS5510
STBXTS5610
STBXTS6510
STBXTS6610
STBXTT0220
SYCSPULFDCD29M
SYCSPULFFCD29M
SYCSPULFGCD29M
SYCSPULFTCD29M
SYCSPULFUCD29M
SYCSPULRUCD29M
SYCSPULUFCD29M
SYCSPULUGCD29M
SYCSPULUTCD29M
TBXBAS10
TBXDES16S04IAT
TBXDMS16S44IAT
TBXEEP08C22
TBXEEP1622
TBXESP08C22
TBXESP1622
TBXFPACC10
TCSEAAF11F13F00
TCSEAAF1LFH00
TCSEAAF1LFS00
TCSEAAF1LFU00
TCSEAM0100
TCSECL1M1M10S2
TCSECL1M1M15S2
TCSECL1M1M1S2
TCSECL1M1M25S2
TCSECL1M1M3S2
TCSECL1M1M40S2
TCSECL1M1M5S2
TCSECL1M1M7S2
TCSECL1M3M10S2
TCSECL1M3M1S2
TCSECL1M3M25S2
TCSECL1M3M3S2
TCSECL1M3M40S2
TCSECL1M3M5S2
TCSESM043F1CS0
TCSESM043F1CU0
TCSESM043F23F0
TCSESM043F2CS0
TCSESM043F2CU0
TCSESM083F1CS0
TCSESM083F1CU0
TCSESM083F23F0
TCSESM083F2CS0
TCSESM083F2CU0
TCSESM083F2CX0
TCSESM103F23G0
TCSESM103F2LG0
TCSESM163F23F0
TCSESM163F2CU0
TCSESM243F2CU0
TCSESU051F0
TCSMCN3M4F3C2
TCSMCN3M4M3S2
TLXABEOSPL7P
TLXABEOTPL7P
TLXADGAG23M
TLXADGAS23M
TLXADGAT23M
TLXADGAU23M
TLXADGG23M
TLXADGS23M
TLXADGT23M
TLXADGU23M
TLXADGY23M
TLXCD3PL7JP45
TLXCD3PL7JP45
TLXCD3PL7MP45
TLXCD3PL7MP45
TLXCD3PL7PP45
TLXCD3PL7PP45
TLXCDFCHMIV1M
TLXCDGTW10M
TLXCDLFOFS33
TLXCDLTOFS33
TLXCDLUOFS33
TLXCDPL7JP45
TLXCDPL7JP45
TLXCDPL7MP45
TLXCDPL7MP45
TLXCDPL7MPC45
TLXCDPL7PP45
TLXCDPL7PP45
TLXCDSTOFS33
TLXCDSUOFS33
TLXCDTCP50M
TLXCDWSBYP40E
TLXDEMOOFS33
TLXDOCPL745E
TLXLPL7FUZ34M
TLXLSDKCPL741M
TLXOSEDPL7PP45M
TLXOSPL7PP45M
TLXOTEDPL7MP45M
TLXOTPL7MP45M
TLXOTPL7PP45M
TLXRCD3PL7JP45M
TLXRCD3PL7MP45M
TLXRCD3PL7PP45M
TLXRCDPL7JP45M
TLXRCDPL7MP45M
TLXRCDPL7MPC45M
TLXRCDPL7PP45M
TLXUCD3PL7JP45M
TLXUCD3PL7PP45M
TLXUCDPL7JP45M
TLXUCDPL7PP45M
TLXV10PL7PP45M
TSX3705028DR1
TSX3708056DR1
TSX3710001
TSX3710028AR1
TSX3710028DR1
TSX3710101
TSX3710128DR1
TSX3710128DT1
TSX3710128DTK1
TSX3710164DTK1
TSX3721001
TSX3721101
TSX3722001
TSX3722101
TSXACZ03
TSXAEY1600
TSXAEY1614
TSXAEY414
TSXAEY420
TSXAEY800
TSXAEY810
TSXAEZ414
TSXAEZ801
TSXAEZ802
TSXAMZ600
TSXASY410
TSXASY800
TSXASZ200
TSXASZ401
TSXBATM01
TSXBATM02
TSXBATM03
TSXBLY01
TSXBLZH01
TSXBLZL01
TSXCANCA100
TSXCANCA300
TSXCANCA50
TSXCANCADD03
TSXCANCADD1
TSXCANCADD3
TSXCANCADD5
TSXCANCB100
TSXCANCB300
TSXCANCB50
TSXCANCBDD03
TSXCANCBDD1
TSXCANCBDD3
TSXCANCBDD5
TSXCANCD100
TSXCANCD300
ATS22C14Q  ATS22C21Q  ATS22C25Q  ATS22C32Q  ATS22C41Q  ATS22C48Q  ATS22C59Q  ATS22C11S6
ATS22C17S6  ATS22C17S6U  ATS22C32S6U  ATS22C41S6U  ATS22C48S6U  ATS22C59S6U  ATS22C25S6U
ATS22D17Q  ATS22D32Q  ATS22D47Q  ATS22D62Q  ATS22D75Q  ATS22D88Q  ATS22C11Q  ATS22C17Q
ATS22C14Q  ATS22C21Q  ATS22C25Q  ATS22C32Q  ATS22C41Q  ATS22C48Q  ATS22C59Q  ATS22C11S6
ATS22C17S6  ATS22C17S6U  ATS22C32S6U  ATS22C41S6U  ATS22C48S6U  ATS22C59S6U  ATS22C25S6U
ATS22C14S6  ATS22C21S6  ATS22C25S6  ATS22C32S6  ATS22C41S6  ATS22C48S6  ATS22C11S6U
ATS22D17Q   ATS22C59S6  ATS22C14S6U  ATS22C21S6U  ATS22D62S6U  ATS22D75S6U  ATS22D88S6U
ATS22C32Q  ATS22C41Q  ATS22C48Q  ATS22C59Q   ATS22D17S6U  ATS22D32S6U  ATS22D47S6U
ATS48D17Y  ATS48D22Y  ATS48D32Y  ATS48D38Y  ATS48D47Y  ATS48C66Y  ATS48C48Y  ATS48C41Y
ATS48D75Y  ATS48D88Y  ATS48C11Y  ATS48C14Y  ATS48C17Y  ATS48C21Y  ATS48C32Y  ATS48C25Y
ATS48C11Q  ATS48C14Q  ATS48D62Q  ATS48D75Q  ATS48D47Q  ATS48D88Q  ATS48C17Q  ATS48C14Q
ATS48C25Y  ATS48C32Y  ATS48C41Y  ATS48C48Y  ATS48C59Y  ATS48C66Y  ATS48M10Q  ATS48M12Q
ATS48D17Q  ATS48D32Q  ATS48D22Q  ATS48C79Y  ATS48M10Y  ATS48M12Y  ATS48M12Y  ATS48M10Y
ATS48C21Q  ATS48C32Q  ATS48C41Q  ATS48C48Q  ATS48C25Q  ATS48C59Q  ATS48C41Q  ATS48C32Q
ATS48D75Q  ATS48D88Q  ATS48D62Q  ATS48C21Q  ATS48C32Q  ATS48C41Q  ATS48C48Q  ATS48C21Y
ATS48C21Q  ATS48C25Q  ATS48C48Q  ATS48C59Q  ATS48C66Q  ATS48C79Q  ATS48C17Q  ATS48C79Q
ATS48D62Y  ATS48D75Y  ATS48D88Y  ATS48C11Y  ATS48C14Y  ATS48C17Y  ATS48C79Y  ATS48M12Q
ATS48D17Y  ATS48D22Y  ATS48D32Y  ATS48D38Y  ATS48D47Y  ATS48D62Y  ATS48M10Q  ATS48C59Y
ATS48C66Q  ATS48D38Q  ATS48D17Q  ATS48D22Q  ATS48D32Q  ATS48C11Q  ATS48D38Q  ATS48D47Q
ATV71H075M3  ATV71H075M3Z  ATV71HU15M3  ATV71HU15M3Z  ATV71HU22M3  ATV71HU30M3
ATV32H055N4  ATV32H075N4  ATV32HU11N4  ATV32HU15N4  ATV32HU22N4  ATV32HU30N4
ATV32HU40N4  ATV32HU55N4  ATV32HU75N4  ATV32HD11N4  ATV32HD15N4  ATV303H037N4
ATV303H075N4  ATV303HU15N4  ATV303HU22N4  ATV303HU30N4  ATV303HU40N4  ATV303HU55N4
ATV303HU75N4  ATV303HD11N4  ATV302HU15N4  ATV302HU30N4  ATV302HU40N4  ATV302HU55N4
ATV782U30Y  ATV782U40Y  ATV782U55Y  ATV782U75Y  ATV782C11Y  ATV782C13Y  ATV61WU15N4
ATV61HC13N4  ATV61HC25N4  ATV61HC25N4D  ATV61HC22N4D  ATV61W075N4  ATV61WD90N4C
ATV61H075M3  ATV61H075M3Z  ATV61HU15M3  ATV21HU22M3X  ATV21HU30M3X  ATV21HU40M3X
ATV71HU15N4  ATV71HU22N4  ATV71HU30N4  ATV71HU40N4  ATV71HU55N4  ATV21HU15M3X  ATV21HD11N4
ATV782FC11Y  ATV21HU55M3X  ATV21HU75M3X  ATV21HD11M3X  ATV21HD15M3X  ATV782D11Y
ATV61HD11N4Z  ATV61HD15N4Z  ATV61HD18N4  ATV61HD18N4Z  ATV61HD22N4  ATV71HC16N4
ATV61HU15N4  ATV61HU15N4Z  ATV61HU22N4  ATV61HU22N4Z  ATV61H075N4Z  ATV71HC13N4
ATV61HU30N4  ATV61HU30N4Z  ATV61HU40N4  ATV61HU40N4Z  ATV61HU55N4  ATV21HD55N4
ATV312HU55N4  ATV312HU75N4  ATV312HD11N4  ATV312HD15N4  ATV32H018M2  ATV32H037M2
ATV32H055M2  ATV32H075M2  ATV32HU11M2  ATV32HU15M2  ATV32HU22M2  ATV32H037N4
ATV61HD15N4  ATV61HD30N4  ATV61HD30N4Z  ATV61HD37N4  ATV61HD37N4Z  ATV71HU55N4Z
ATV71HU75N4Z  ATV71HD11N4Z  ATV71HD15N4Z  ATV71HD18N4  ATV61HU55M3Z  ATV61HU75M3
ATV71HC13N4D  ATV71HC16N4D  ATV71HC20N4D  ATV71HC25N4D  ATV21HD75N4  ATV61HU15M3Z
ATV61HU40M3Z  ATV61HU55M3  ATV782D18Y  ATV782D22Y  ATV782D30Y  ATV782D37Y  ATV782D45Y
ATV31HU15N4A  ATV31HU22N4A  ATV31HU30N4A   ATV31HU40N4A  ATV31HU55N4A  ATV782U22Y
ATV71H037M3  ATV782D15Y  ATV782C16Y  ATV71HU30M3Z  ATV71HU40M3  ATV71HU40M3Z
ATV212HD37N4  ATV782FD11Y  ATV782FD45Y  ATV31HU11N4A  ATV31H055N4A  ATV31H075N4A
ATV61HD22N4Z  ATV61HD45N4Z  ATV71HD55N4Z  ATV71HD75N4Z  ATV71HD90N4  ATV71HC11N4
ATV71HD45N4Z  ATV61HD75N4Z  ATV61HC13N4D  ATV61HC16N4  ATV61HC16N4D  ATV61HC22N4
ATV61HD45N4  ATV61HD90N4  ATV61HD90N4D  ATV61HC11N4  ATV61HC11N4D  ATV21H075M3X
ATV71HD75N4  ATV71HD18N4Z  ATV71HD22N4Z  ATV71HD30N4Z  ATV71HD37N4Z  ATV71HD55N4
ATV21H075N4  ATV21HU15N4  ATV31HU75N4A  ATV31HD11N4A   ATV31HD15N4A  ATV71HD11M3X
ATV71HD22N4  ATV71HD30N4  ATV71HD37N4  ATV71HD45N4  ATV71HD90N4D  ATV71HC11N4D
ATV71HU75N4  ATV71HD11N4  ATV71HD15N4  ATV71HC20N4  ATV71HC25N4  ATV71H075N4
ATV71HU55M3  ATV71HU55M3Z  ATV71HU75M3  ATV71HU75M3Z  ATV782D55Y  ATV21HD18M3X
ATV21HU40N4  ATV21HU55N4  ATV21HU75N4  ATV21HD11N4  ATV21HD15N4  ATV21HD45N4


易卖工控网供应商工控备件-小白为您提供836598 进口模块的详细产品价格、产品图片等产品介绍信息,您可以直接联系商家获取836598 进口模块的具体资料,联系时请说明是在易卖工控网看到的。

安全提示:
请勿随意接收任何来源不明的文件,请勿随意点击任何来源不明的链接。涉及资金往来的事项请务必仔细核对资金往来信息。
内容声明:
易卖工控为第三方交易平台及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易卖工控所展示的商品/服务的标题、价格、详情等信息内容系由店铺经营者发布,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店铺经营者负责。易卖提醒用户购买商品/服务前注意谨慎核实。如用户对商品/服务的标题、价格、详情等任何信息有任何疑问的,请在购买前与店铺经营者沟通确认;易卖工控存在海量店铺,如用户发现店铺内有任何违法/侵权信息,请立即向易卖工控举报并提供有效线索。

0

购物车

客服

收藏

公众号

公众号

反馈

︿

顶部

在线联系商家 关闭

工控备件-小白

主营类目:PLC热线:15340667322

地址:山西 太原市 杏花岭区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在线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QQ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