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购物车

客服

收藏

公众号

公众号

反馈

︿

顶部

首页 > 工控资讯 > 产品资讯 >机器人>资讯详情

这家中国机器人公司怎么了

2019-10-11 浏览量:68

点击分享到微信
  易卖工控网10月11日讯,第一次见面融资时,黄晓庆连正式的BP(商业计划书)都没准备,孙正义就毫不犹豫地给达闼投下了的第一笔钱。

  这样肝胆相照的故事在残酷的创投市场并不多见,尤其还是在「互联网创投教父」的孙正义身上。被贴上「软银领投」标签后的达闼一路顺风顺水,甚至在创业的第四个年头就逼近了美国证券市场。

  但随着WeWork、Uber等互联网神话无以为继,孙正义的「正义」不再,开始走下神坛,其身后的更多泡沫浮出水面。

  而这家被孙正义奉为技术天才、被软银资本(分别为软银中国、软银愿景基金)相继三轮领投的一家中国AI公司很也有可能无法再兑现华尔街的承诺顺利上市。

  获悉,云端智能机器人运营商达闼科技(CloudMinds)已经确认推迟在纽交所的上市计划,该公司目前不再处于审核期内,而关于后续挂牌的具体时间,暂未确定。

  据接近该消息的知情人士对机器之心表示,本来达闼科技准备在今年5月至7月之间提交招股书,希望募集5亿美元资金,并期望于8月8日当天挂牌,但中间由于审核问题,以及考虑美股当前波动太大等多重因素下,达闼科技最终决定推迟该公司赴美上市计划。

  值得注意的是,达闼科技的最大股东为日本软银集团的愿景基金,根据其在7月发布的上市招股书显示,软银的持股比例达到34.6%,甚至高于达闼科技创始人黄晓庆的17.4%。
这家中国机器人公司怎么了
  日经亚洲新闻表示,达闼科技推迟上市也可能与同样由软银支持的WeWork上市问题影响有关。

  向达闼科技方面询问关于赴美推迟上市事宜,对方不予置评。

  目前来看,达闼科技的IPO面临严峻考验,尤其是其公司的盈利能力。

  此前IPO早知道曾表示,达闼的投前估值已经达到15亿美金。但分析师称其公司为「新生」和「明天的故事」,日经亚洲新闻暗示,达闼现阶段没有完全盈利能力,估值可能过高,这对于达闼科技当前的公司估值和上市审核是极为不利的。

  达闼科技在上市招股书中提到,现阶段以及未来几年内,该公司可能仍将处于亏损状态。除此以外,该公司还称,将继续投入大量的资金到研发和市场营销当中。

  根据天眼查的公开数据显示,达闼科技在上市之前进行了最后的B轮融资,交易金额为3亿美元,由软银参与,此前达闼的种子轮和A轮都有软银中国资本的身影。

  黄晓庆在接受央视采访时笑称,他连正式的BP(商业计划书)都没有就去日本谈投资,软银董事长孙正义根本没有犹豫,就因为黄晓庆带其两次上市赚钱的信任,就投了达闼的第一笔钱。

  黄晓庆还补充称,「孙正义一直以来对我的评价,基本上就说肯定是一个技术天才。」

  证券时报此前引述基金人士的说法,近期很多技术公司上市,主要是因为互联网公司背后投资主体的存续期集中到期,需要通过IPO或转让实现退出,上市成为了新的变现途径。

  但这次,黄晓庆的变现可能失败了。

  当整个经济寒冬还没结束的时候,制造机器人的企业既无法得到大规模融资,资本也不再认同其技术引领未来的故事,消费级市场并没有当机器人产品成为刚需。

  中国的机器人产业走入了十字路口,在零部件高度依赖进口,需要投入巨大的技术人才和资金,机器人产品价格较高,回款较长和市场并未形成规模化等原因下,中国的机器人行业需要更厚实的变现能力。

  一家典型机器人公司的账目表

  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的说法,目前,机器人类型大体分为两种,一是服务型机器人,另外一种就是工业型机器人。而达闼科技,属于前者。

  达闼科技是一家致力于做云端智能机器人的中国公司,创立于2015年,其创始人黄晓庆(BillHuang),曾是美国UT斯达康公司CTO,同时也是前中国移动研究院院长。

  达闼科技公司总部设在北京,同时在深圳、成都、台湾、美国硅谷和日本东京设有分支机构。其公司核心业务是做云端智能机器人运营商,致力于为设备与机器人提供云端智能服务。

  简单来说,达闼科技就是把机器人本体的「大脑」放在云端,利用神经网络与人工智能技术,建立行动网络。

  「人类拥有超过860亿个神经元,而且人与机器的体积相差100万倍,所以机器人内部不可能有人一样的大脑」,黄晓庆一次演讲中提到,「达闼正在做的,就是在云端建立一个大脑来处理并分析数据,通过高速的网络让控制器与云端进行连接,人类进行远程控制,可以顺利操控机器人的行动变化。」

  在这整个过程中,网络连接就是一个必须要素,黄晓庆透露,他们(达闼)对5G网络有着强烈的渴望,他本人作为在通信领域进行多年研究的专业人士,认为利用通信网络的连接,是非常容易实现智能机器人行动的,当5G网络形成规模化的时候,云端机器人一定会成为主流。

  从达闼科技的上市招股书中我们可以注意到,尽管该公司现阶段拥有许多高技术人才、技术解决方案和多项云端智能方面的相关专利,同时也有软银的大力助资,但事实上,该公司仍处于亏损状态。

  达闼科技2018年净亏损达到1.57亿美元,而在2017年,这一数字仅为4770万美元。另外,该公司去年的毛利润为640万美元,运营亏损为7240万美元,不及上年同期。

  与此同时,达闼科技的研发费用却不断上涨,甚至超出了毛利润数额。2018年其公司的研发费用为5410万美元,相比2017年的2270万美元,增加了138.5%。

  机器人公司的高投入,低利润背后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我们从达闼科技的招股书中看到这一原因,以及解决办法。

  第一个就是客户较为少且集中。其公司的六个客户占达闼2018年收入的97%,减少对主要客户的依赖,并扩大供应商基础是达闼认为急需改善的。

  第二个原因就是toB类型的公司/政府合作,回款较慢,同时这也出现在供应链中。达闼表示,他们既要保持双方供应不断,也要保持高投入,四家供应商占其公司收入成本的10%以上,他们认为这一做法会影响其公司未来发展,但未提及最终的解决办法。

  第三个原因就是市场和环境制约。达闼认为,其公司还需要在新兴和快速发展的市场中成功运作、销售云端机器人产品,扩大市场,形成规模,可以与同行进行竞争,才能让利润改善。

  至于最后一个原因,也就是研发费用的高投入。但达闼却认为,这是必要的,「如果客户不认为我们的产品和服务产品提供了重要的新功能或其他价值。我们可能无法通过新产品,服务和技术实现实质性收入增长。我们的竞争对手在技术创新方面可能会超越我们。」

  而这些,或许就是达闼科技一直没有盈利的主要原因。

  事实上,上面所述的四个原因,也同时映射了大部分中国机器人公司的状况:公司研发投入不见顶,收入靠固定客户和政府协助,零部件依赖外面或进口,公司活下去靠不断讲故事来融资上市。

  造机器人是门什么样的生意

  说到中国的机器人产业,就不得不提到《中国制造2025》,这是李克强总理提出的一项重要的制造业政策。其中明确提到,为了加快发展智能制造装备和产品,以及推进制造过程智能化,工业、服务型机器人以及人机智能交互等产品研发和产业化成为了国家重要发展目标。

  自此之后,从私募风险基金到创业者,都发现中国正在鼓励机器人产业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大规模的资金扶持,包括新松等一大批国有企业脱颖而出,成为上市公司。

  至今,很多中国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和服务型机器人产品已实现基本落地。据CRIA(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与IFR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自主品牌达到国内工业机器人销售市场的27.88%,比2017年提高4.3个百分点,整体处在不断进步的状态。

  尽管如此,机器人的核心零部件主要是控制器、伺服电机和减速器,三者可以占到多关节机器人总成本的60%到70%,但现在仍依赖于进口。不仅如此,连工业机器人的重要专利中也不见中国本土企业的身影。

  大众熟知,日本和加拿大是机器人产业最为发达的国家(地区)之一,尽管国内有高度集成的制造、装配、研发的生产区域,但根据了解,日本的安川电机公司和发那科公司分别以5823项和4512项的机器人专利申请,位居全球前两位。

  由于整个机器人的专利仍掌握在日韩、加拿大等国当中,中国的机器人产品被「卡脖子」,所以机器人的成本高居不下,从而使得国产品牌机器人成本相比国外品牌机器人并无多大优势。

  达闼科技联合创始人兼副总裁汪兵在接受媒体专访时承认,尽管传感器和硬件的价格不断在下降,但是机器人的价格依然很高,没有形成市场规模。

  遇到同样情况的并不止达闼一家机器人公司。

  在最新季度财报当中,猎豹移动称其公司AI及其他收入达4860万,同比增长236.2%,但旗下公司猎户星空做的猎豹机器人业务收入仍处于负增长,资金投入较高,回报率和营收额非常低,不断利用其他业务的收入来堵机器人业务资金缺口,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猎豹移动CEO傅盛在接受腾讯网采访时坦言,机器人业务是导致公司盈利少和负营收的原因之一。他表示,目前对于机器人业务,仍在前期的大规模资金投入阶段,组建一家公司(猎户星空)专门做机器人,就是看中资本市场不能接受亏损这个事实,也暗指季度财报不公布机器人业务,对投资者是有益的。

  名为猎豹移动员工的用户曾在脉脉上发文称,内部一直不断裁员,部分猎豹新业务也停止了,整体还是以猎户星空的机器人研发为主,

  根据接近猎豹的知情人士向机器之心表示,猎户星空之前都是与猎豹移动团队独立办公,而现在由于成本问题,办公都整体迁入到猎豹移动大楼中,随之而来的就是成本控制与裁员。

  机器人业务巨额投入,且不盈利的现状,给猎豹公司整体发展带来了很大影响,这也增加了投资者对达闼科技未来盈利发展的担忧。

  与此同时,2018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销量却不容乐观,累计销售工业机器人15.6万台,同比下降1.73%,这是市场销量首次出现同比下降。

  当互联网企业加入机器人产业这一浪潮中,行业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大家拼的,就是投入资金和技术创新,关于如何销售和控制盈利成本,可能不是他们关心的因素,讲好故事,对未来技术前景展望,顺利拿到下一轮融资或上市,既是公司急需发展的前提,也是资本让整个行业加快脚步的一个重要目的。

  但到了2019年,这一情形变得完全不同了,讲故事已经成为过去时,投资者更谨慎,希望看到的是强大的盈利能力和运营能力,不亏损的产业,自然是VC们追逐的焦点。所以,很多机器人企业在不能得到再一轮融资下,上市或许是更好的选择。

  有业内人士认为,国家应该制定相关的详细规划,或将彻底解决我国机器人产业中存在的诸多矛盾和问题。

  但在此之前,中国的机器人行业已经走到了兑现盈利承诺的十字路口,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以上就是关于这家中国机器人公司怎么了的相关内容介绍,更多机器人相关信息请访问:工控网(https://www.ymgk.com)
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易卖工控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站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站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仅作为互联网信息传播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或负责。

热门产品资讯
最新产品资讯
相关资讯
产品推广
为您推荐“机器人”相关产品